饭后散步的好处
大家都知道有句是这么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那你知道饭后散步有益健康是为什么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关于运动对于健康的积极作用一再被证明,体重跟身体活动和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活动不足和能量摄入相对过多可导致超重或肥胖,增加身体活动不仅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降低2型糖尿病、冠心病、某些癌症等疾病和全死因死亡发生的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荐每周5天以上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相比较快走、跳绳、跳舞、游泳、篮球等运动方式,走路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坚持的一项运动了。每天快步走6000步(5.4~6km/h)的运动量,能量消耗大概在300kcal左右。
饭后散步的好处
1. 保护肠胃,助消化
经常运动是改善消化的最好方式之一。运动和重力有助于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流通。因此,饭后散步可以帮助你的身体通过促进肠胃的刺激来帮助消化,让食物更好的通过消化道。
此外,饭后进行低至中度的体力活动可能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事实上,它被证明可以预防诸如消化性溃疡、胃灼热、肠易激综合征(IBS)、憩室病、便秘和结直肠癌等疾病。
2. 加速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在控制体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新陈代谢越快,消耗的卡路里就越快,因此,体重控制得越好。如果在用餐后去散散步,将能够刺激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到燃烧卡路里的速度。
3. 抑制高脂肪膳食后甘油三酯浓度的增加
一项研究表明,一天中进行几次小范围的运动可能比一次连续的运动更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而甘油三酯是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4. 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睡眠
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也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对于改善睡眠也有帮助。
5. 保护心脏
经常锻炼可以降低你的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同时也降低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6. 降低血糖
2016年,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对于血糖管理效果而言,饭后轻松步行10分钟优于每次步行30分钟。
7. 降血压
一项对久坐不动的人的研究发现,开始步行运动可以使收缩压降低13%或大约21点。从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10分钟步行开始,你可以在低副作用的风险下获得这些好处。
饭后散步适合哪些人?
平时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肥胖/超重、食欲不佳、胃酸过多
饭后散步的注意事项
饭后我们的血液会集中在肠胃周边用以消化食物,流向头部和其他身体部位的血液量就会减少,所以会容易出现犯困的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在饭后走路时感到胃部不适,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恶心、胀气和胀气,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试着在饭后等10-15分钟再走路,并保持低强度的步行。
这类人群饭后不适合过多运动,或者立刻散步,例如低血压、贫血、胃下垂、慢性胃炎/溃疡、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患者。
在饭后最初的消化过程中,如果运动太剧烈,考虑有更大的胃部不适的风险。因此,应该将强度保持在低到中等的范围内,以提高心率为目标,同时又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
有一项观察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发现,每天早晚餐前有氧运动可更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对改善血糖代谢都有帮助,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但餐前运动对血糖的贡献优于餐后。因此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也可以考虑把餐后散步放餐前,降血糖的效果更好。
小结:相比于饭后就躺沙发或者坐着几个小时不动来说,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加能量消耗帮助降血糖控制体重。除了散步之外的其他运动也能有类似的效果,最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强度。如果没有精力或者运动习惯的话每天就多走走路吧,尽量不要少于6000步。饭后半小时后,可以考虑选择一些低等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广场舞等)1~2个小时之后再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