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9月22日和23日,两个免疫治疗PD-1抑制剂O药——Opdivo和K药—Keytruda,分别在日本和美国获批用于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这无疑给晚期胃癌患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可是,对于先天性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这真是一个无比头疼的事情,怎么选呢?那我们就得360°无死角比较这两个药的临床试验,看看到底哪种药更适合我们的“胃”?
鉴于O药和K药在全球的临床试验很多,早期数据也不少,我们此次的对比仅限于申请适应症的最大那个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对比。二者主要对比仅限于临床试验内,如有偏颇还望资深人士指正。

此次选择对比的临床试验数据分别是Opdivo代号为“ONO12/ ATTACTION-2”的研究,Keytruda方的代表为代号为“KEYNOTE-059”的研究结果。
第一局:人群分布 亚洲100% VS 东亚13.1%
因为O药的临床试验主要是在亚洲地区完成的,参与临床试验中的330名患者大多数是日本和韩国的患者,台湾地区有9.7%左右的患者。
相比之下,K药的临床试验中,因为主场在美国,所有259名参与试验的患者大部分是来自美国,不过也有34名患者(13.1%)来自东亚,也算是照顾到了亚洲的部分人群。
当然具体人种差异会给治疗效果带来多大影响,在K药的治疗中未做详细讨论。不过O药对不同地区人口做了对比,没有发现日本、韩国或台湾地区有什么疗效差异。K药也在以前的临床试验中发现亚洲或非亚洲人口在药物缓解率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异。
患者其他特征对比
从人群的选择上来说, O药临床试验完成难度比较大一点,首先是3期临床需要对照组对比,另外O药临床试验中很大部分患者已经接受了3线疗法(41.5%),而K药一半的患者是接受过二线疗法。一般来说接受过的治疗越多,想要达到好的疗效可能就会越困难。
第一局,从人群选择符合度上讲,O药胜。
第二局: 效果对比 11.2% VS 11.6%
在疗效数据这个关键环节,咋一看下去似乎两个药物的治疗效果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特征的亚组患者来看呢?
不同特征患者疗效对比
*Nivolumab在这个临床试验未做PD-L1检测,但是在另外一个试验(CheckMate-032)中,PD-L1表达>1%的患者ORR可达27%,而PD-L1表达<1%的患者ORR为12%。
**PD-L1表达按照肿瘤细胞表达PD-L1比例≥1%作为判断标准。
无论从短期肿瘤缓解数据,还是长期生存数据上来讲,O药与K药都难分伯仲。只是O药在疾病控制率上略高于K药(40.3% VS 27.0%)。
再看看肿瘤缩小情况:

O药 37.3% VS K药 42.4% 总体来说差别不大。
因为两种药物是不太可能有直接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我们只能从大体的数据上看二者差异不大,但是从细节上来看,首先O药的临床试验中实际上接受3次以上治疗的患者更多,一般既往治疗次数越多,要达到一定疗效可能越困难;其二是在O药另一个临床试验中,发现PD-L1阳性的患者似乎缓解率会比K药高一些(27% VS 15.5%)。第三,K药增加了MSI-H这个指标的观察,似乎是一个更好预测疗效的指标,因为MSI-H的患者可能是缓解率最高的患者(57.1%)。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次FDA批准的K药适应症,要求肿瘤细胞表达PD-L1,所以排除了PD-L1阴性的患者。
这一局治疗效果上,O药略胜 。
第三局: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 18.9% VS 9.1%
两种药物由于作用机理相同,所以发生的副作用也基本相同,这两个试验中观察到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是否相同呢?

根据数据显示,K药似乎整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O药,尤其在常见的乏力副作用方面,K药接近五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这个不良反应。不过好在两个药单用时3-4级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比较低。所以耐受程度都比较好。
这一局副作用发生率上,O药略胜。
第四局:联合化疗缓解率 68% VS 60%
未来临床应用展望对比,由于两个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缓解率上,始终只能让不到15%的患者获益,如果刚诊断时就使用,未来可能的一种方法就是联合化疗,K药在今年的ASCO大会报道了初期联合化疗(5-FU+顺铂)的高控制率数据(ORR 60%),而O药也在ESMO公布其联合亚洲特色药物S-1(替吉奥/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临床数据(ORR 68%)。
除了在晚期肿瘤以外,两个药也在积极开展用于早期胃癌的手术期应用,以观察早期免疫治疗是否能提高胃癌手术的治疗效果。
这一局平局。
结论
两种药物实际上无论从疗效还是副作用来讲都差别不大,可能患友们更多可以考虑剂量和使用周期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
1.根据批准适应症来看首先是美国FDA只批准可K药应用于PD-L1阳性的胃癌患者治疗,而O药没有此限制;
2.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可能K药治疗的副作用稍大,尤其是乏力的副作用,如果本身就有这个情况的患者,或者不能耐受这个副作用的患者,在使用时可能稍作考虑。
参考文献
BMS官网
FDA官网
Fuchs CS, et al. ASCO 2017. Abstract 4003.
Le DT, et al. J Clin Oncol 34, 2016 (suppl 4S; abstr 6).
Muro K, et al. Annals Onc. 2014;Suppl 5:v1-v41.
Bang YJ, et al. J Clin Oncol 35, 2017 (suppl; abstr 4012).
http://abstracts.asco.org/199/AbstView_199_187177.html
ESMO 2017 Abstratcs:671